2010年8月18日 星期三

北投支持型農業計畫-農友訪查-大屯-990810-詹水源









【採訪】孫夢琳、陳毅章、洪作綱


【圖文】孫夢琳、洪作綱


 


  「認證?誰做的認證?」詹水源先生劈頭就這樣反問我們,讓我們不知道該如何回答下去。「認證只是一種政商手段,如果是政府做的認證那還可以信,民間機構的認證呢?」對於認證這回事,先生有著不一樣的批判思考。其位於大屯里的二崎農場,主要的作物便是綠竹筍,而綠竹筍產季過後的時期,以前曾經有種植山藥等作物,但現在則改為菜葉類或是瓜果作物。


  之前曾經當過有機認證員的詹水源先生,因認為有機認證的制度缺失頗多,而不願繼續擔任有機認證員。「現在消費者懶哪,不願意親自到田裡看看是不是真的有機,只看認證標章,但那認證是真的有機的嗎?一年才去檢測一次而已。」從話語之中我們能了解到詹先生對於有機農業的想法,那就是希望消費者不只是消費,而應常去農友之農地參觀,了解該農友的農法,建立消費者與農友之間良好的關係才是。「早先的時候家裡是居住在大稻埕一帶,但是為了躲避白色恐怖,把家當賣了賣就回到山上居住。而大概三十年前,我才開始務農的,剛開始為了有機作物的研究,賠了大約有四百多萬。」而現今詹水源先生也已順利成功實施有機農法,而且農物試驗所每次來檢驗時,都未超過標準值呢。。


  有鑒於近年來農產品大量的進口,而將其農地改為休閒農場,也就是現今的「二崎生態休閒農場」,對於休閒農場的規劃,詹水源先生也表示,儘管政府有幫忙,但是並不是很有幫助。二崎農場內有許多的木造農園景觀,且還有之前去參加比賽過的獨特農園造景,而位於農場的下方則有一座重新修復過的木炭窯可供民眾參觀及想像古早時的生活。遊客來到二崎農場時,不但可以體驗到農家生活,也可以學習到一些手工藝、或是芋粿的製作,而其能鳥瞰關渡平原的風景,也為二崎農場之特色,再加上學識淵博的詹水源先生擁有許許多多說不完的大屯古早二三事,不但有農家的體驗與想像,還有故事聽,來一次二崎農場可真是有許多收穫呢。


 


2010年8月10日 星期二

北投支持型農業計畫-農友訪查-大屯-990809-勤榮輝

採訪員:洪作綱、孫夢琳、陳毅章
編輯者:孫夢琳











大屯里的勤榮輝里長,平時除了處理村里間的事務外,對於當地農友的農產推廣也相當關心。為了重新推廣過去大屯里主要的作物桶柑,他甚至在自家的農園也種起約兩分地的桶柑,希望能以身作則,帶動當地農友重拾對桶柑的信心。
由於大屯生長環境特別,擁有足夠的日照、優良的水質、土壤,所以當地所產的桶柑橘皮含量與精油值都相當高,甚至在過年產收的桶柑可以擺到元宵之後再食用,比其他地區產收的柑橘類更加耐放,其微酸的滋味更是大屯桶柑獨具魅力的口味,甚至在日治時期設置了桶柑的加工廠,幾十年前連全國第一間觀光果園也都是在大屯開業!然而農友們見到了桶柑的商機紛紛增加種植量後,卻面臨產量過大價格下跌的窘境,久而久之農友們對美味的桶柑失去了信心,隨著時代變遷,大屯桶柑才會成為里民們「每到過年,整個山頭都是一片橘紅。」的回憶。
有了帶動桶柑產銷的理想,勤里長和夫人也費時三年一起研發了新的桶柑產品:蜜柑(橘餅)。除了將自家產收的桶柑加工製成蜜柑,也有向當地產量較多的農友收購,強調在地種植、在地製造的想法,雖然現在人力有限,但若能成功的購置機器設備,未來他也相當期待能藉由加工品的形式提升當地桶柑的銷售量。訪談過程中,勤里長對於農友面臨到的困境感到相當痛心:「做農都是要找時間做,全心做農會餓死。」他和我們說道,務農的人才曉得做農辛苦,除了要面臨氣候、蟲害的威脅,還要想辦法將辛苦種出的農產銷出去,現在大屯里的農友多數是種以自家食用,對於農園的工作多半是抱著兼職或休閒的心態,儘管農友們付出的時間力氣往往與收入難以平衡,卻仍持續種植作物捨不得看到土地荒廢。
憶起從前,他說從前每到產季就可以看到男人們一次就擔個一百多斤的桶柑,在山間小路走動,女人負責採收,男人負責將桶柑擔到主要道路上讓大盤商用貨車載走,勤里長聊完這段往事,談及現在村內老人家的現況:「你們去廟口找隨便老農友來問,沒有一個膝蓋是好的。」過去肩上深重的負荷不僅深深刻劃在農友們心中,如此來回山路,也使得他們的膝蓋留下了桶柑風光歲月的證明。


大菁藍染:小時候常可以在山裡面看到大菁,最近幾年也曾在山中播下大菁種子,現在位於菁礐橋上方100公尺的溪邊(觀雲橋旁的農用小路),可以看見野生的大菁。從以前的舊地名上菁礐、下菁礐可以曉得200多年前大屯的製藍業相當興盛,不過當地大多只負責製作染泥輸出,實際染布則較少聽聞。